#历史开讲#现在的家长们,一个个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乎除了学校的课程,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就报起来了,至于孩子的兴趣在哪儿,没人关注,反正不能让你好好玩耍。都恨不得通过努力,就把其他人远远的甩开,成为那个鹤立鸡群的存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汉景帝刘启是怎么教育自己儿子刘彻的,刘启这个人用黄老之术,又推崇儒学,给孩子找老师,找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学儒的卫绾,另外一个则是以黄老之术闻名的汲黯。

先来说说卫绾,他是车夫出身,后学儒学,被拜为建陵侯,但是如果说有什么成绩的话,却从来都没有过。但汉景帝却很看重他,当丞相之位空缺,窦太后替窦婴争取的时候,汉景帝说窦婴自视太高,轻挑不能持重,最后选择了卫绾做丞相。卫绾突出的能力就是持重,因此汉景帝认为做太子刘彻的老师,教授儒学给太子非他莫属。

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在汉景帝刘启去找卫绾的时候,刘启说了一段让我很有感触的话,他说:“我让你做太子刘彻的老师,不是要让你教他琴棋书画,也不是教他兵书战策,而是要让你教他王者之术,也就是儒学!”卫绾是经历三朝的老臣,宦海沉浮中屹立不倒,自然精明得很。他点点头,“臣知道了!”卫绾负责刘彻的教育,汉景帝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殿下,今天我们学一个字,这个字……”还没等卫绾说完,刘彻就打断了卫绾的话,“师傅,我知道这个字,我早就学过了,这个字念王!”很多孩子聪明,但不愿意深入去思考,浅尝辄止下,失去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这是阻碍他们进步的原因。

“殿下,今天我是要和你讲这个王字的含义,这个王是三个横,代表了天地人,中间这一竖,连接了天地人,你懂是什么意思吗?”刘彻挠了挠头,“师傅,我想这个意思是为王者,要通晓天地人,学通古今,并能把他们融会贯通,才能成为天地间的王者!你说徒儿理解的对吗?”卫绾微笑着说:“殿下,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文字,他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仅仅掌握基本意思,还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件事,很苦,但学进去就会发现其乐无穷!”刘彻点点头,“师傅,我明白了!”

窦太后听说汉景帝让卫绾做刘彻老师,心里很不高兴,因为卫绾是儒学代表,这是世所公知的事情。国家的大政是黄老之术,你让学儒学的卫绾去教刘彻,这不是为废黄老而推行儒学做准备吗?那些儒生除了舞文弄墨,抨击时政外,究竟有什么才能?这可不行!我得给他找个合适的老师,不能让卫绾把刘彻教坏了,窦太后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就是汲黯,这可是个出了名的直臣。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来汉武帝继位之后,有一次和儒生们说自己想推行仁政,如之何如之何,汲黯直接指出,陛下您说的好像很好,但您做不了唐尧虞舜那样的圣君,实际上你内心欲望很多,你是典型的心口不一!汲黯敢这么说,除了性情使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汉武帝的老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史记·汲黯列传》

汲黯好黄老之学,他治理地方时,主张清静无为,尽量不去干预,遇到事情的时候,喜欢抓大放小,让手下人尽管放手去做,只是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已。因此,在外放东海的时候,东海在汲黯治理下,获得了大治。为了表彰汲黯,他被调回了中央,成为了九卿之一。汲黯对细枝末节的事不关注,他认为治理国家重在无为而治,关注大事要务,要举重若轻抓大放小。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史记·汲黯列传》

汲黯这个人性格比较内敛,不喜欢四处结交朋友高谈阔论,说人问题的时候,一般都当面指责不留情,眼里揉不进沙子,看不得别人犯错误。能和他合得来的,就和人家好好相处,看不顺眼的人,见都不想见,因此,他身边并没有太多朋友。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史记·汲黯列传》

汲黯这个人好学不倦,有游侠的风范,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喜欢直谏,因此经常让皇帝很不高兴,他最欣赏的就是袁盎那样的人。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史记·汲黯列传》

灌夫、郑当时和刘弃,是为数不多能够让汲黯善待的人,因为汲黯经常直谏,因此经常被调动工作,没有什么工作时可以做的长久的。

汲黯不是学院派,他的学问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因此,才会更有说服力。窦太后选他做刘彻的师傅,和汉景帝选卫绾一样,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卫绾也是一样,他担任过很多官职,从基层官员到丞相,几乎做了个遍,属于官场的老油条,这经验也是绝无仅有的。汉景帝用卫绾,窦太后用汲黯,实际上都是想通过他们去影响汉武帝,进而决定大汉未来的国策是什么,这不过是母子之间,一次政治博弈罢了。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老之术,因此宗室都必须读《老子》,而博士辕固不认同黄老,他还在汉景帝的支持下,把黄老驳斥得很厉害,这下把窦太后生气了,他召见了辕固,并对他说:“你知不知道老子?老子还是你们那个孔圣人的师傅呢?”辕固说自己不知道,自己只知道孔子是圣人,窦太后立刻让人把辕固投进了野猪圈,想让野猪吃了他。如果不是汉景帝给了辕固一把剑,让他杀死了野猪,估计辕固这位博士就挂了。窦太后最后还是把辕固赶走了,让他回家乡去治学了。

刘彻学儒学,最后发现纯儒是不行的,建元革新中,他重用的王臧和赵绾,就是纯粹的儒生。但新政推行不久,就被窦太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给废止了,赵绾、王臧被迫自杀,窦婴、田蚡被贬为庶民。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失败告终,这个时候,已经告老还乡的卫绾来到了京城,他对汉武帝说:“陛下,任何思想都不是万能的,一定要顺时应势,有的时候道就有用了,太皇太后可是个道术高手,不露声色就已经控制了局面,这是您所欠缺的能力!”从那以后,直到窦太后去世前,似乎汉武帝都整天在狩猎、荒废国政,实际上他是在集势,为下一次的改革做准备。

最后汉景帝和窦太后两人,都不是真正的赢家,他们都企图影响汉武帝刘彻,但最后汉武帝对于儒法之学是兼容并用的,他不是个好的治学者,却是个大有为的皇帝,凡是人力可以达到的事情,他都想去做到极限才好。外儒内法不过是片面之词,如果观察武帝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并不全是儒法之士,国家治理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学术之争,只能说是各取所长,兼容并包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