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今天,除了爱人还有些低烧,我和其他家人身体基本都已正常,算是闯过了第一次家庭感染。
就像许多人身体好转第一时间返回岗位一样,我今天的主题,也想从连续多天的疫情转到工业上。
这次面对毒力只是“大号流感”的奥密克戎,许多人的闯关经历如同炼狱,因此经历疫情后,更多人感受到了“人类在病毒面前的渺小”。
在工业领域,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人类面对另一种思潮也无限渺小过。
那就是疫情之前,许多人焦虑失业的“第一杀手”——机器代人大浪潮。
2023年即将到来,急于重振雄风的我们,就业的最大敌人,是疫情?还是机器?或者我们的认知?
壹,自动化浪潮,大佬的赌局!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记忆倒退几年,会发现疫情之前,“机器人代工”是最火的互联网主题之一。
普通人在争议“什么专业和行业最容易被机器取代”,大佬们则在忙着布局机器人生产线,赛道火爆程度不下于当年的手机和如今的新能源车。
当年德国抢占世界市场的是库卡这样的专业机械科技公司。
而中国,抢着做机器人生意的是富士康,娃哈哈,隔离,美的。
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手下都有几十万工人的工厂。
这些大佬抢滩中国最大甚至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头衔,意味着他们不仅要自己生产“工人”,还要向其他用工大户提供“工人”。
结果十年过去,这些大佬部分在机器人领域砸了第一笔钱就离开,其中走得最远的,是富士康和苹果,但他们也难言成功。
从网上能查到的宣传资料,富士康郭台铭和苹果的库克协商用“机器生产线”代替人工,最早是在2012年。
随后,两个大佬分别在中美两国,都将机器代人的构想去“落地”。
在流水线上,机器代人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想象的去生产人造皮肤能讲话沟通的“仿生机器人”。
工厂流水线上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模拟人手的“机械臂”而已。
当年富士康就在苏州和太原都成立了自动化与机器人分公司,当年的一些产线机器人项目,我也去调研过。
一排排机械臂,在产线上不知疲倦的工作,郭台铭和库克,眼热的是汽车工厂里大型机械臂取代人工的场景。
可实际上,即便富士康的本家是叫“鸿海精密”,美国库克也自认苹果里的科研专家,研究机械臂的“精度”式手拿把掐。
可是十年来的数次尝试,无论是全球第一代工大佬,还是号称走在“电子科技创新前沿”的“被上帝眷顾的苹果”,他们都无法将电子加工行业需要的“精度”实现在批量生产的机器人身上。
与重则按吨计算的汽车板块不同,手机等电子元件的生产和组装,都是按克计算的。
就拿大家在生活中都有的拧螺丝经历来说,我们在用双手拧螺丝的过程中,松紧都是通过手部的触觉和肌肉感知传递给大脑的。
机器人拧螺丝,虽然也有“旋转多少圈”的指令,可是在手机零部件环节,过紧或者过松,都会导致比人工更大的废品率。
电子元件制造中,另一个很低端,很无聊,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就是点胶水。
所有人都以为这样重复无创造性的工作,一定是最先被机器人取代的。
可实际上,以如今的科技水平,批量生产的机器人,依旧无法在点胶水这样的工序上,取代人力。
这就是为什么,库克喊了十年,苹果生产线也无法迁回美国,用机器取代人工效率和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十几年的“人口大厂管理困局”,即便经历了工人们“提桶跑路”,郑州富士康也要“摊派式”的招更多工人。
实际上,在人工待遇较高,工序单一的电子行业,是最有“机器代人”需求的市场,而这一市场十年以来都是“停滞和放弃”的自动化改造项目,可见一个几十万的电子大厂,只会被另一个地方的几十万人工厂取代。
机器人,至少在3C制造业,还远得很。
贰,哪些领域,机器代人?
过去十年,我做产业调研的时候,智能制造及电气自动化是我调研最多的产业,因此我见证了不少真正“机器彻底代人”的行业。
就拿机器人来说,工业机器人领域,仿生机器人没有需求,真正占据市场的是大型码垛机械手和小型关节机械手。
多轴关节机械手在许多机器人展会的展示,就像“贪食蛇”一样,可以拧出许多角度,理论上完成“人手反关节”绝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但实际上,现代工业撑起智慧工厂和智能物流门面的还是码垛与搬运机器人。
也就是说现阶段机器人最多取代的是“搬箱子”和“码箱子”两个傻大笨粗的工种。
机器代人最早的工种,一个是电焊,一个是油漆喷涂。
因为这是长期从业必然致癌的产业,早期一些50后60后为了扛起全家,有人搏命干这些工种。
可到了80后90后,已经没有人长期干电焊和油漆喷涂的工种了,打着“环保”的名号也不行。
最近几年,码垛机械手与搬运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京东与的菜鸟等大型无人仓储项目中。
而在十年前,我调研码垛机械手行业的时候,发现发展与渗透最快的行业,还是“搬砖行业”。
以前学校里一些教师和心急的家长教育子女,脱口而出就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工地搬砖去”。
十几年前还是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转入白银时代的窗口期。
因此许多砖厂也是“大干快上”。因为任劳任怨的50后60后逐渐老去,砖厂有巨大的“机器代人”需求。
我调研的砖厂“码垛机器人”,就是一条传送带将砖块从窑炉传出。
一个机械小手抓取码成一排,然后从上方下来一个机械臂,两头一夹,再旋转到旁边,一列列的夹过去,就形成了一个面,这一面砖都是在一个转台上,转到旁边一个小平板车上,一面面的垒起来,最终成为一个正方体。
小砖厂,就会用最后的少数人工将一车车的砖拖去存储,如果是大一点的砖厂,这种小平车也是“自行式”的,一车砖送去存储的过程也不需要人工。
这种从一块砖,最后垒成一个立方体的码垛机械手,在市场充分“抄袭”后,精密元器件都降低要求后,单价被从十几万打到六七万一台。
而即便是砖厂,三个工人连轴转,一年相同的工作量,工资也不止二十万,何况砖厂是最容易出现“碰撞伤”的工作场景之一,即便一些小厂省了五险一金,出现事故“扯皮赔款”,最后也比机械手的价格贵出许多。
由此可见,像焊接,喷涂,搬砖等90后,00后越来越不干的工种,才是机器人快速取代的行业。
叁,人类很渺小,但也很强大!
记得小时候看科幻小说和影视剧,经常提到的“末世危机”有两个。
一个是1999年,据说是哪个“从未出错的预言之神”,预言世界末日和千年虫病毒,人类科技文明会彻底终结之类的。
结果毛都没有~
另一个就是2012年,这次末世预言带上了玛雅文明与外星科技,甚至杂糅宗教宿命论之类的主题,最终也变成一个“数字梗”。
除了“末世寓言”,其他的科幻小说,2022年,不说太空旅行,外星基地,至少超级高铁,飞行汽车都已经走入千家万户。
在类似的科技预判中,别说点胶,拧螺丝这样的工种,甚至智慧生命,人工智能早已操控我们生活了。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工种,机器代人不仅没有实现,而且项目不是无疾而终,就是退回到人力更可贵的状态。
曾经,郭台铭,宗庆后,董明珠,库克全都蜂拥押宝“机器代人”,让我们感觉“连剥削的价值”似乎都要被剥夺了。那时感觉,在机器浪潮面前,人类好渺小!
可是几十年的“机器代人”大浪潮之后,我们发现除了人类不想干的行业,只要人类用心的行业和岗位,机器就是“干不好”!
就像核聚变距离商用似乎总有五十年一样,我们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也“永远都有五十年”。
在机器浪潮面前,我们曾经渺小过,但大潮退去,我们比自己以为的要强大!
在病毒浪潮,潮来潮去之后,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