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等入选

人民网北京2月22日电 (韦衍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开幕。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等6个考古项目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论坛还宣布了6个入围项目,分别是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遗址、陕西旬邑县西头商周时期遗址、四川盐源县老龙头青铜时代墓地、浙江温州市朔门古港遗址、山东济南市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

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一处集古人类、古动物和石制品于一体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保存面积190万平方米,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遗址位置及地貌

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地33米远的地层剖面上,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3号头骨埋藏在第3层黏土质粉砂层中,没有明显的变形,提供的形态信息比以前发现的两个头骨更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两个头骨变形带来的缺憾。

“郧县人”3号头骨

2022年12月3日上午9时许,“郧县人”3号头骨被提取出土。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了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证据。

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台遗址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完整、具有重要价值的包含旧一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发掘出房址40余座,出土了陶、石、骨、贝类遗物800余件。依据地层、测年、遗存特征将其划分为五组。

戳印纹陶片

其中,第一、二组遗存,无论从房址结构,还是出土陶器、石器特征方面,都体现出了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定居村落。陶器压印的纹饰如“之”字纹、网格纹、窝点纹等,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太行山东麓易水流域的北福地遗址出土遗存有相似的文化因素,可能是“之”字纹等纹饰的源头之一,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石片及刮削器

四台遗址第一、二组文化遗存,不仅填补了燕辽文化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研究空白,而且为研究旧一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文化谱系、人类群体从流动性向定居形态转变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是我国北方地区万年文化史的实证,对于探索中华文明根系等重大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是一处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高等级中心聚落。

出土陶礼器

2021、2022年,联合考古队对南佐遗址展开第三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由9座夯土台围成的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区和年代最早、布局最严整的“宫城”,还发现了5000年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宫城”内出土了大量制作水平高超的高等级陶器。此外,发现大量炭化水稻,这在黄土高原地区前所未见。

涂朱石镞、骨镞

南佐遗址的发现表明,距今 5000 年前后陇东地区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阶段,南佐“古国”是黄土高原上最早的国家,这对于客观认识黄土高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

殷墟考古90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晚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时,实证中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早到距今3000前的商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辉煌文化、国家政治形态以及技术水平,在古代世界中彰显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风格。

2022年商王陵及周边考古发掘三地点鸟瞰

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商王陵及周边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古代遗迹有围沟、祭祀坑、墓葬、房址、井、灰沟、窖穴、灰坑、路沟等。

东围沟内祭祀坑K23上层 (正射影像)

综合多重证据可知,发现的两条围沟与商王陵园有明确关联,属于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以围沟外边界为基准,确定王陵区的范围东西560米、南北300米。以往考古发现所见凤翔秦雍城南的春秋时期秦公陵园,在各组秦公大墓周围有隍壕,殷墟王陵区陵墓隍壕的确认,将此规制上推到商代晚期。这些发现将推动对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同时,也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2021、2022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泊所村东南1.1公里处的上蒜镇一小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有简牍、封泥、瓦当、铜器、铁器、玉石器、骨器等遗物 2000 多件,出土大量筒瓦、板瓦、砖块等建筑材料。

出土的部分封泥

封泥集中出土于北部发掘区东北角的河道废弃堆积中,共计837枚。主要为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其中官印封泥有“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同劳示印”等,涵盖了汉代益州郡 24 县中的20个县名。出土带字简牍残片 1000 余枚,不带字的简牍残片近万枚。其中,带字简牍中释读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始元四年”等文字,应是公文文书。

出土简牍“滇池以亭行”

河泊所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通过考古发现的相关遗存,可确认汉代益州郡治位于上蒜一小附近,但城墙、城门及城中的建筑布局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二,相关封泥和简牍等文书资料的发现,说明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对边疆云南地区开始了有效的行政管辖;第三,通过多年的考古工作,构建起滇池盆地商周至秦汉时期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生动展现了该区域从多元走向一体,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完整过程。

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2021至2022年10月,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等出土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透光白瓷

苏峪口瓷窑址考古发掘的价值重大。发现了一个新的窑业类型一一贺兰窑。该窑主要生产精细白瓷,胎白质坚,釉白温润,透光性强;工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菁华,原料与燃料等均采自窑址区;文化面貌与审美迥异于当时南、北各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烧造精细白瓷的空白,对于探索两宋时期我国制瓷业的交流与发展意义重大。

瓷碟与瓷盘

复杂的窑业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作为西夏瓷窑场,在北方传统窑业技术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南方湖田窑、越察等察先进的窑业技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窑业类型反映出两宋时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

Related Posts

普京:整个地球都“点缀”着美军基地

当地时间21日中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商栈展览中心向…

国内首个类ChatGPT被网友挤崩了?复旦MOSS团队道歉!名称源于《流浪地球》…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来源 | 上观新闻、MO…

造一座「植物工厂」,提前演练「流浪地球」的终极形态

2015 年,刚刚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博士毕业的何立…

新研究说地球最内核可能是半径约650千米的铁元素球

新华社堪培拉2月22日电(记者岳东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

氢气革命能否拯救地球?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近日发表了…

《流浪地球2》为什么图恒宇只想着女儿,却完全不在乎老婆?

在《流浪地球2》里面,图恒宇之所以在剧情里面做那么多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