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音乐梦、菌子歌…街头艺人的“点点繁星”照亮海埂大坝

从五湖四海来的人们围在一起,或坐或立、或靠或倚,开启手机后置闪光灯,用点点繁星照亮人群中的歌唱者们,犹如众星捧月。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本土歌手、兄弟搭档、多人乐队,流行歌曲传唱不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样浪漫惬意的景象,在昆明海埂大坝已经存在好几个年头。在昆明的你,打卡过吗?

自然美景、人文美景完美结合的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以微风、湖水、日月做信,以歌为媒,所有的人和景共同构成了海埂大坝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什么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联结?表演者、观者各自有着什么故事?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带你一起来了解。

—行走乐队

点点“繁星”成海埂大坝一道胜景

“行走乐队”,是海埂大坝的“明星”乐队。七夕节,他们还曾在昆明市中心南屏街献唱。其主唱阿德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有好多个固定演出地点,有时会出去接商演,但最喜欢的还是海埂大坝的氛围。

阿德回忆起最热闹的那天,天气晴朗,海鸥在身后低飞,亲水露台上,行走乐队被超过2000名观众团团围住。人头攒动,每个人都将手机闪光灯打开,化作点点繁星,照亮、簇拥着中间的乐队队员,听乐队唱歌。如此场景,浪漫到极致,叫人心潮澎湃。“那个场面比粉丝见面会更加动人。”乐队队长阿德说。

行走乐队正式创立于2021年7月,是一个云南本土的以街头表演形式表演乐队的完整乐队。乐队成立之初,仅有吉他手阿德、鼓手毛毛和主唱小甜甜,现在已经发展成为6人固定组合。

粉丝群里每天都有人问,“今天在哪里演出?”“哎呀,以后时间再长点就好了!”“我要来‘面基’!”他们的抖音号逐渐积累了近10万粉丝,至今抖音主页置顶的视频仍然是海埂大坝演出。

对音乐的梦想,兜兜转转了很多年

少年时,阿德偶然听到黄家驹唱的一首歌,就萌生了对音乐的想法。“当时还没钱买吉他,打工攒了3个月的钱,才买到人生中第一把吉他。”买了吉他后,阿德开始自学,买了一些专业书籍,一开始连谱都不会看,就一点一点慢慢摸索。

“自己练习3个月了还是只会‘一根弦’,又没有多少钱,就到处跟别人学,哪怕是走在路上,遇到弹得厉害的,就腆着脸跟人家请教。”

想要早入社会成就一番事业的阿德,没读完高中就去打工了。修车、开出租车、跑货运、做导游、干销售、收银、开小吃店……这些行业阿德几乎都做了个遍。他甚至还卖过官渡粑粑,销量平平;在工地干过,不慎伤到腰;去做生意,结果赔了本儿……

经历了几次人生的起起落落,阿德心里有些迷茫。有一天,他突然觉得,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应该是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些一醒来都会觉得充满动力的事儿。

与音乐再次结缘,也是赶巧。那天,一个贵州小伙子在昆明大树营地铁站外小广场弹吉他,阿德与他闲聊了起来,两人聊得十分投契,小伙子约他去官渡古镇唱歌。在那里,阿德又遇到了如今已是乐队主音吉他手的李成初,后来又将一个打手鼓的小胖拉入,成立了当时的“滇南乐队”。再后来,阿德又在一些演出现场、活动现场认识了现在的鼓手毛毛、主唱甜甜。

乐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发展方向不同,乐队拆分成行走北乐队和行走南乐队,南乐队就是今天的行走乐队,而北乐队,如今大家都称他们“滇南乐队”。

“乐队最关键因素是人。心在一处,我们的乐队才会更有默契。”阿德说。

乐队“行走”很艰难,他们只想“背水一战”

刚做乐队时,阿德一度陷入对自我的怀疑。“设备、排练时间、日常生活,都要花钱。经常觉得,自己马上就要睡大街了。”回忆那段经历时,阿德很感慨。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留不住人,来自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让团队多次走到分崩离析的边缘。

虽然困难重重,但阿德一笑而过,“我们愿意为了梦想而奋斗,就我个人而言,是背水一战。”

对行走乐队来说,他们的转折点或许就是直播平台的兴起。

“我们开始做抖音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除了现场临时来看的,也会有一些专程从外地赶来的粉丝。短视频平台给了我们希望,粉丝们给了我们坚持的力量。”阿德感动地说道。

演出时,他们会在现场放一个收款二维码,虽然直接打赏的人并不多,但乐队仍然坚持免费演出。有了高人气以后,乐队接到商演也越来越顺畅。

后来,中年吉他手坤哥也加入了行走乐队。2022年,兔子也加入了进来。如今固定六人的组合,每个星期除了商演仍然在坚持为粉丝免费演出。

“在我印象中,有一次,一个女孩不远千里来到昆明找我们听歌,她说我们治愈了她,让她从抑郁的低谷期走出来。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阿德说,“我放弃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放下了我所有的顾虑,体会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和快乐。如今最令我开心的,就是拿起吉他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就是站在舞台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快乐,同时也把快乐带给现场的每一个人。”

—秘境乐队

走出大山找寻心中的“乌托邦”

“是哪个,吃菌中毒,嘴巴儿斜扯,个事吃着要不得呢,阿朵牛屎菌……”洗脑的旋律、接地气的歌词、再加上云南的特色方言,一首《菌子歌》火热“出圈”,引起了无数云南人的共鸣。

秘境乐队由主唱黑洞、吉他手双龙、贝斯手李忠、鼓手蒋天齐四人组成。自2015年组建以来,秘境乐队已经创作发布了20首歌曲,其中民谣占了大多数。这个组合的构成也充满着云南自身的民族特点:主唱黑洞和贝斯李忠来自彝族,吉他手双龙是傣族人。能歌善舞,这是云南人生来就被赋予的技能,因此,他们的曲风具有少数民族的独特格调。

作为乐队的主唱,来自晋宁农村的黑洞从小受到家庭音乐的熏陶,父母就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有一次,爸爸在一旁拉二胡,我却能够听出他曲子里的悲伤,泪流不止。”小小的人儿哭成了泪人,大人们都觉得新奇又惊喜。

乐队的四人有三人不是科班出身,主唱学的是舞蹈,吉他手学的是钢琴,贝斯手学的是美术,都没有专业、系统地学过音乐创作,“但是我们生于云南,不管是哪个州市,都有非常棒的音乐氛围环境,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这类具有云南特色的歌曲,我们都有一份情怀。”

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凭借着年幼时民族乐队耳濡目染的所得,一群少年在毕业之后义无反顾,踏上了海埂大坝,找寻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他们的歌离不开民族,离不开“酒味儿”

云南的酒种类繁多,杨梅酒、甜白酒、醋酒……无论是节日、待客、礼仪还是民俗,各类各样的美酒总能把云南人民的情绪调动起来。云南的饮酒文化,不仅表现出云南人民热情好客、崇尚真诚的对外形象,更表现出云南团结友好的民族精神。

“微醺能带来灵感。”秘境乐队在创作歌曲时,会一边喝酒一边哼唱,不时蹦出的旋律记录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创作《平凡》的过程中,几人已经喝得微醺,贝斯手李忠突然灵感爆发,哼出一段旋律,虽是极其随意哼出的旋律,但直击四人的内心。李忠说:“那会儿的状态,不再是年少轻狂,而是慢慢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了。”几人心境一致,并写下了《平凡》,这首歌自发布以来也广受歌迷们好评。

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经历,这让他们的音乐创作有了更多可能。

秘境乐队在演奏自己原创歌曲的同时,也会演唱一些民歌。彝族歌曲《敬酒歌》凭借其律动地节奏和彝族特色词汇,调动着现场的气氛。即便一些外来游客听不懂歌词,也会积极的举起酒杯互动。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其中的少数民族词汇听得懂或是听不懂都无所谓了,一样能被我们感染。”黑洞说。

在酒中孕育出的歌曲,歌词中自然也蕴含着大量“酒味”,演出时也带着大量的“酒味”。“在一次音乐节中的表演,我们当时唱的是《老子干了你随意》,台下的观众们随着音乐跳动,摇晃着酒杯,直到最后,我摸出裤子口袋里装着的白酒,打开高唱一句歌词‘老子干了你随意’,一饮而尽,把现场气氛带到最高潮。”

观众怎么看

线下+线上,互动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结

海埂大坝的亲水看台如今是一个更加接地气的露天“舞台”,在这里乐队和观众拥有近距离的接触,互动。而观众们也有了一个在这里表达观点、释放自我的寄托。海埂大坝的“粉丝”不仅是年轻一代,更是有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有深谙世故的大叔,有向往自由的健跑者,有带着孩子的妈妈,有热爱听歌的“歌痴”……

采访中,不少常来听歌的人都告诉记者,因为海埂大坝的某支乐队、某首歌,让本不会认识的人有了更多交集,最后成为彼此重要的伙伴。

“我每天只要下班无事,都会过来听歌。”粉丝阿七说。他跟随常驻海埂大坝的一支乐队,久而久之,和乐队几个队员都变得十分熟稔,也会经常帮他们调整设备,帮他们出出直播的点子。

在迎海路经营小吃店的何女士用手机记录着她的孩子和乐队的表演。“刚下班,就带着孩子来这边玩一玩,他们唱歌很热闹,人很多,孩子玩得很开心,我也会拿手机记录一下,再发个朋友圈什么的。”

六月中旬的一天,22岁的马慧遇见了秘境乐队,听完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每一场都不落下。“吹一吹风,看着晚霞,配上他们的音乐,是最舒服的状态。”马慧说,每周一三五晚上7点半准时到海埂大坝听歌,变成了马慧每周的待办事项。

“有一天我到的比较早,坐在台阶上,一边玩手机一边等待着他们演出,身边的一对夫妻俩和我搭上了话,更是因为这支乐队变得熟悉,现在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背对着滇池西山,沐浴着落日余晖,有的观众还会拉起手又唱又跳,借着音乐享受这一份在云南独有的美好。与此同时,很多乐队也会选择线上进行同步直播,与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互动交流。

线下+线上,街头+直播这种形式,带来歌手与观众、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更加直接的互动,增强了人与人彼此的感情联系。

专家怎么说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

此前,“街头属于年轻人,办公室属于中年,广场属于老年”,如今,这个界限逐渐被打破,大家都不满足于划定的区域,想要找到更多的乐趣;很多时候,我们的文化娱乐被限制在手机、电视、电脑和电影屏幕里,缺少了个性化,让人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弱。重新走上街头,去展示或参与一些能呈现个人独特魅力的行为就越来越普遍了。

街头艺术的魅力在于其随机性和偶遇感,很容易形成一种聚集和分享。对于一些音乐创作者来说,在风景中赞美风景,不仅是一种输出,也可以是对自己内心创作激情的一种输入,在天地大舞台中感受音乐和自然、人群的交流,在潮声、风声和议论声中获得真实的点评和内心的感悟,或许也能为自身的艺术提升找到共鸣,这远比直播间里隔着屏幕看着弹幕、卖力吆喝,更能感受到真实。同时,作为当下直播的一种差异化和回归最传统的街头文艺方式,这样的探索,或许蕴藏着新一轮破圈的机遇。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行社创新应用研究首席专家、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朱伯威:

在海埂大坝看海鸥,很早就成为春城的一张靓丽名片。现在,街头表演又为海埂大坝增添了一抹新色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追求更个性化的生活,街头演出也越来越多,街头演出不但可以展示艺人们自己的文艺特长、获取相应的酬劳,同时为市民欣赏艺术表演提供了更直观的途径,且艺人们不以演出酬劳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观众共鸣,获取人气。街头艺人的涌现和发展,体现出了昆明越来越有活力、有包容性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汇聚昆明。

只要不影响、侵害他人权益,未破坏应有秩序,这些街头演出的存在是值得肯定的,管理单位可以进行积极引导,把它视为昆明旅游经济、夜经济的一个补充。如果能通过引导使其成为有秩序的、吸引人的好的文艺形式,一方面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是“一箭双雕”。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实习生 张奎 董娜 蒋馨 摄影报道 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曹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