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时间的眼睛”2022年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在北京观唐艺术区美术馆举行。在第三场活动“生命的厚度:传记何以可能”的主题论坛中,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席教授刘文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作家赵松以及《本雅明传》的译者、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共同探讨了传记写作与小说写作如何呈现生命厚度的主题。

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推荐的书目包括传记与小说两种,阐释了“记忆”与“留白”两个重要的生命概念。其中,记忆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记忆,我们不会有文明的演进,不会有认知的累积,更不用说书籍的撰写,甚至连我们自己是谁都难以界定。有时我们记忆拼合的效果是积极的、有效的,通过记忆的整合,我们看到历史大脉络的波荡起伏,也看到个人生活的悲喜酸苦,不过记忆不是绝对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遗忘就没有记忆,记忆所不及之处,我们只好留白。留白是我们的局限,但也因此保留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等待进一步的填充与阐释。

刘文飞认为,“厚度”这个主题的表述是相当准确的。“尤其是对今年,入选的几本传记都像砖头一样,那么厚,我看到生命的厚度这个题目之后,我赶快回到家里量了一下五卷本多厚,我发现有20厘米,非常厚,两百多万字……好像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幻化成文字,文字又像一片片瓦,一块块砖头一样,也可以形成很具有视觉感受的厚度。”在谈及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传记出版与阅读时,刘文飞、王璞、汪民安等人都提到了一种曾被诗人布罗茨基否定过的阅读倾向。

“生命的厚度:传记何以可能”主题论坛现场。

诗人布罗茨基认为将生活等同于艺术的“窥阴癖”式的传记是导致读者精神贫乏的主要原因。对此,刘文飞认为,“布罗茨基反对这个是跟反对现实主义文学基本命题有关系。现实生活给予你艺术,他觉得这个是不行的。”对这个观点,汪民安表示了赞同,“我理解布罗茨基的观点就是不要把生活当作创作或者写作的启发。”但他同时也认为,大众读者好奇的八卦也是一部传记非常重要的部分。“对我来说,我反而更喜欢看八卦的东西,我看传记,传记都很厚,我总能非常敏锐或者迅速地找到他们的爱情,我总是喜欢看这些,而且是我记忆最深的东西,我不觉得这个是对他们的创作没有关注,反而有这些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在提及传记的必要性时,嘉宾们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传记,阅读它们的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类的文明史和发展史就是一些人物构成的,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我们要了解我们怎么来的,我们的观念怎么形成的,我们今天怎么形成的,当然要了解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过来的,这是从一个很宏观的角度讲的。”

而在小说部分,近几年与记忆相关的半虚构型小说写作也非常受欢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今年被推荐的短篇小说集《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现场读者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写作中的虚构与纪实呢?对此,作家赵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写法近十年欧洲和法国有一些作家都用这种写法写小说,用真人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把小说的虚构性和现实中的具体题材的真实性的界限挡住,重新组成一个全新的东西,仍然是小说,不能说是报告文学,也不能说纪实性的东西,这样的小说家通常认为虚构和所谓的纪实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完全取决于作者以什么方式组织和重塑这些材料。”

“记忆与留白”单元推荐书目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1910-1915》

作者:(德)莱纳·施塔赫

译者:黄雪媛 程卫平

版本:上海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旷野——孪生子:艾基诗集》

作者:(俄)根纳季·艾基

译者:骆家

版本:雅众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8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5卷):文学的巅峰,1871-1881》

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

译者:戴大洪

版本:上海贝贝特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

作者:(哥伦比亚)阿尔瓦罗·穆蒂斯

译者:轩乐

版本:大方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8月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作者:(智利)本哈明·拉巴图特

译者:施杰

版本:99读书人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作者:范晔 顾湘

版本: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艾希曼审判》

作者:(美)德博拉·E.利普斯塔特

译者:刘颖洁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2年11月

《本雅明传》

作者:(美)霍华德·艾兰 (美)迈克尔·詹宁斯

译者:王璞

版本:艺文志eons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活动场地支持与鸣谢: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撰文/宫照华

摄影/王嘉宁

编辑/李永博

校对/卢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