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与四大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虽然大家对吃有着一致的重视,但各地在食材、烹饪技法和风味上却大不相同,而菜系就是对这种饮食地域差异最直接的特征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的八大菜系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有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和徽菜。但还有另一种划分菜系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消费受众群体,分为宫廷菜、官府菜、家常菜和地方小吃四大类。
宫廷菜代表了中华美食文化的最顶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朝时期的满汉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至少108种,包含南菜和北菜各54道,分三天才能吃完,菜式取材广泛,山珍海味无所不包,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除了宫廷菜,明清时期的中国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菜品分类——官府菜。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门的名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与庶民菜有极大的差别。就目前来讲,顶级的官府菜有三家,分别是孔府菜、随园菜和谭家菜。
无论是宫廷菜还是官府菜,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最常见的菜系便是家常菜。家常菜,是指家庭日常制作食用的菜肴,是中国菜的源头。人们在烹饪的过程中不追求食材的精细、不讲究进食的礼仪,用最基础的调味品也能做出专属每家每户的独特口味。
小吃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小吃能够突出反映某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现代人吃小吃通常不是为了吃饱,除了可以解馋以外,品尝异地风味小吃还可以借此了解当地风情。
鲁菜的根:博山菜
鲁菜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经过千年的发展,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因此,鲁菜真正在全国流行并被誉为八大菜系之首,就是从这个时期的北京开始的。
自清代以来,鲁菜分为福山菜和济南菜,其中济南菜又分为历下派、淄潍派和泰素派等。鲁菜的三大支柱则是历下菜、福山菜、博山菜。
鲁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最常见的做法是以汤壮鲜,可以说吊汤是鲁菜的灵魂所在。历下菜便以汤菜为一大特色,精于制汤,其高汤分清汤和奶汤两种:清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颜色乳白,故名奶汤。清浊分明,堪称一绝。制作清汤,讲究微火吊制,次数越多,汤味越醇、汤色越清。奶汤则非旺火猛煮不可,原料中的胶质蛋白质及脂肪颗粒溶于汤中,使汤汁色白味醇。历下菜中用奶汤和蒲菜烹制成的奶汤蒲菜早在明清时期便极有名气,至今盛名犹存,素有济南汤菜之冠的美誉,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福山菜,也被称作胶东菜,主要选用海产品为菜肴的原料,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明清时期,大批福山厨师享誉北京,此后在国内外各处开业,遂使福山菜风味传遍天下。福山菜厨师善烹海味,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山东的海产品,不论参、翅、贝,还是蚧、虾、蟹,经当地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鲜味美之佳肴。福山拥有悠久的烹饪历史和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如今,福山厨师凭着精湛的烹调技艺和独具特色的名菜佳肴,誉满异国他乡,把鲁菜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山东各地饮食习惯千差万别,胶东半岛靠海吃海,鲁西南是煎饼的天下,济南是各方美食的聚处,曲阜则有傲视齐鲁的孔府菜……在鲁菜的众多分支中,博山菜是最符合家常菜这一分类的。博山炸肉、博山豆腐箱、博山酥锅、博山丸子等博山特色菜均采用爆、烧、炸、炒等鲁菜传统的烹饪方式,且这些菜式材料易得、工艺精巧有度、分量厚实、口味咸鲜,无一不是鲁菜最显著的特色。有说法称“博山菜是鲁菜的根”,这或许源于博山所在的淄博“一地通六市”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博山菜不少菜式都与山东各地名吃隐隐有着关系。2016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将博山认定为中国鲁菜发源地。
鲁菜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八大菜系带来的纷争由来已久,时至今日,随着各路菜系的兴盛、烹饪技艺的创新,鲁菜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川菜占据半壁江山,东北菜异军突起”,这句话形容当下地方菜的发展可谓恰如其分。川菜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东北菜量大实惠,不拘泥于细节,颇有东北人的气质,因而深受人们青睐。但当我们走在街上,反倒极少看见鲁菜馆的身影,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鲁菜为什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难道说曾经辉煌百年的鲁菜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了吗?
这也不难理解,山东人豪爽粗犷、为人朴实的性格在鲁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鲁菜好吃,但缺少食物应该有的艺术感和仪式感。现代人讲究吃文化,所以宴请看重的不仅仅是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吃的环境和体验。位于西班牙伊维萨岛的感官餐厅,不仅有米其林名厨掌勺,伴随着灯光及激光效果,每一道菜肴会带食客进入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像是经历了一场时空旅行,全球食客趋之若鹜、奉为经典。这说明一场隆重的、充满仪式感的晚宴并不局限于味蕾的享受,而是能让食客在美食、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氛围里享受一场绝妙的五感盛宴。
所以说,有时太过实在也并非好事,若能把美食与艺术融合,惊艳的绝不会只是味蕾。其次,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中国美食行业进入快餐时代,鲁菜对于食材的处理十分费工夫,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菜快、做菜时间短的商业化模式,并且鲁菜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大油大芡、重色重酱的烹饪方式,与现代人崇尚的清淡健康饮食理念正好相悖,因此只能被迫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了。
试着走下神坛
鲁菜在民间的日渐式微并不代表这一菜系的消亡,正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一样,鲁菜也应该知变通、作改变,尝试自救。
古时候的鲁菜是雍容华贵、中正大气的王朝代表,千百年来,鲁菜始终保持着一贯传统,坚持使用高端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回馈食客。但放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与便利的时代,这种高端有时则被认为是一种商业溢价,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其实,鲁菜应该试着走下神坛。鲁菜曾经是官府菜的代名词,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官气太重、不接地气只会把路越走越窄,也许“与民同乐”反而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此外,鲁菜师傅观念保守,中庸之道深植于心,鲜有走出去的意识,以至于鲁菜缺少宣传,逐步走向一种封闭的状态。走在街上,我们会发现许多饭馆的招牌上都有明显的地域标识,如重庆火锅、新疆大盘鸡,但大部分鲁菜馆并没有这种意识。老字号如谭家菜、丰泽园,亲民如黄焖鸡、水煎包,相信山东本地人见到这些饭馆也不一定能认出是自家的饭菜,这种传统的含蓄使鲁菜成为餐饮界中的一股清流,加强鲁菜宣传之路依然任重道远。